学术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新闻 > 正文
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首届建筑安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 编辑:cemtemp 时间:2024-06-19 点击数量:

2024年6月16日,由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主办、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承办的首届建筑安全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管科学院楼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建筑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建筑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会议包括主题报告、建筑安全圆桌论坛和主题论坛。

大会开幕式先后由叶贵教授主持,并邀请了邹小伟教授、向鹏成教授、申立银教授为大会致辞。

小伟教授作为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现任会长首先致辞,他从历史、组织结构变化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介绍了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JCM),并对研究会提出展望。

随后,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向鹏成教授致辞,他代表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的创会会长申立银教授致辞,他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指出本次研讨会作为研究会的重要活动,将聚焦建筑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三位嘉宾致辞后,会议开始进行主题报告。

长安大学邹小伟教授作“建筑安全及其方法论:现在与未来”报告。他归纳了自1900年以来安全管理的百年历史沿革与发展、点明了安全管理与技术革新、风险管理、人文、药学等其他领域千丝万缕的关系,缕清了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了系统的安全管理框架,建立了三维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并提出了概念技能构成假设框架。邹教授同时也介绍了《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trategy》一书内容,讨论了不同的案例研究方法和实践,介绍了从商业、管理、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归纳整理的方法,为数据驱动的应用和技术支持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江苏大学韩豫教授作“危险的变与不变:智能建造下危险感知差异性的新思考”报告。他强调,工人本本身对于危险感知的基本过程与模式是不变的,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强大动能,为建筑业生产力带来全要素的变革从而改变危险感受特性、危险感知状态、危险警觉水平、疲劳的形式与形成。新的角色关系、作业形式、作业关系等随之而来的变化将需要人们重新审视智能建造下的安全问题、在新的背景下展开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志鹏教授作“数据驱动下的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报告。周教授表示,从过往发生事故中吸取经验或教训是预防事故根本,事故分析成为提升行业或组织安全管理绩效最为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他以数据驱动下的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为研究主题,分别从认知性、预测性和控制性视角,探索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和降低事故影响严重性的有效途径,以期最终达到“零事故/零伤害”的目标。

中国矿业大学周建亮教授作“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智能态势感知研究”报告。周教授指出,当前建筑业管理方式粗放,施工管理主观化、经验化、随意化。而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态势觉察、态势理解、态势决策是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同时,他提出,基于人机协作提高对现场的态势感知能力、融合BIM设计不安全行为的态势管控平台、考虑风险预测不安全行为的态势发展趋势将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智能态势感知研究的三个未来方向。

东南大学陆莹副教授作“城市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报告。她从城市地铁工程安全风险形成机理研究、城市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量化研究、城市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研究、城市地铁工程应急疏散优化研究、城市地铁工程应急资源调度研究五个部分讨论了城市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倪国栋教授作“新生代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进展”报告。倪教授指出,40岁及以下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49.4%,逐步成为主力军。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现状与利益诉求存在矛盾,可能会出现工作敷衍、散漫、懈怠和精神疲劳,导致敬业度降低,进而出现轻视安全操作规程等现象,使得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几率显著增加。

随后进行建筑安全前沿圆桌论坛,探讨了建筑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建筑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次研讨会为建筑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在智慧碰撞与深入交流中,进一步拓宽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跨学科的深入研究,期待未来在建筑安全管理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实现零事故的愿景贡献智慧和力量。